您的位置: 侨报网 > 美国

“谈性”不必“色变” 性教育不是性教唆!中国著名性学家方刚:幼儿知性并不尴尬

时间: 2024-07-03 08:49:05 来源: 侨报 编辑:

【侨报记者雪丹、曦达西雅图报道】每年的6月是全球性少数群体为纪念平权运动而设立的“骄傲月”。今年的骄傲月期间,中国著名性学家、性教育专家方刚博士到访美国,并接受了侨报记者的专访。对于人们非常关心的青少年性教育问题,方刚博士认为,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直面性这个话题,用开放、包容、多元的视角去看待青少年成长的“烦恼”。

中国著名性学家方刚博士


给孩子谈性说爱,他比别人早一步

方刚博士从事性和性别研究已经有长达30年的时间,进入千禧年之后,开始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。在长期的观察和调研过程中,方刚发现,在不同的历史时代,不同的文化背景下,甚至是同一个文化环境中,都存在着围绕性与性别的争论。由于性本身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,因此与之紧密相关的青少年性教育就颇受关注。

在中国,谈“性”色变仍是大多数家庭中的常态,而当这一议题被带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时,自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。方刚认为,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仍有很大的缺口,为了弥补学校在性教育方面的缺失,方刚及其团队组建了一个非常大的、民间的性教育讲师团队,提出了赋权型性教育的理念。

赋权型性教育,对应的英文是empowerment,意指让孩子有力量、有能力来处理自己的身体、情感和性。方刚表示,在性教育当中,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。首先父母和老师要有一个多元平等、性别平等、权利平等的价值观,以这样的价值观为基础,辅以专业的知识,用尊重孩子成长的方式引导他,帮助孩子增加认知、判断、决策的能力,让他们能够面对自己的人生,做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选择。

为了让家长和孩子更深入的了解“赋权”的理念,方刚创办了“猫头鹰性教育夏(冬)令营”。这是中国首个民间发起的青少年性教育项目,从2013年开营以来,猫头鹰训练营已经在中国几十个城市开营100多期,带领数千名孩子和家长们打破代际的壁垒,直面那些敏感,或被广泛认为令人尴尬的问题。

据方刚介绍,当时第一次尝试举办夏令营的时候,只有18多个学生参加。但结束之后不论孩子还是家长反馈都出奇的好,大家觉得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,却能受益终身。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,参加猫头鹰性教育训练营的名额很快就供不应求。从开始的每年只有一两期,到2016年、2017年开始逐渐增加训练营的期数,今年暑假将一共有9期夏令营,包括针对高年级学生的5期青春营和面向低年级的4期少年营。

方刚表示,训练营从一开始不被接受,到逐渐被人们认可并积极参与的过程,说明家长们价值观的明显改变,对于性教育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。而且很多海外的华人家长,也在暑期带孩子到中国参加训练营,说明对性教育重要性的认同是有普遍共识的。

性教育营教学中,方刚通过大风吹得游戏带领大家思考情感问题

性教育营中方刚总结学生们针对性现象的辩论


知性不乱性守贞不愚昧女孩不再羞答答

在谈到如何开展性教育时,方刚说,其实很多家长可能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在做性教育了。“比如说当你的孩子问你,‘我是从哪里来的’,即使你回答‘长大了就知道了’,你以为没有进行性教育,实际上也进行了性教育。因为你进行的是一个关于性的回避,或者羞涩,这样也是一种性教育。”

方刚介绍说,评价一个性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,通常是使用包括意外怀孕、意外性病、艾滋病的比例等数据来衡量,如果这些比例很低,那就说明这种性教育是成功的。从世界各国推行性教育的现状和数据统计的结果来看,欧洲的性教育是最成功的。“我们把它(欧洲的性教育)翻译成整合型性教育,也有的翻译成全面型性教育。它强调的是,家长不再将关注重点放在‘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发生性关系了’,而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对自己的身体、情感和性负责任。”这也是方刚提倡的“赋权型性教育”的蓝本。“当孩子建立了对性知识的全面了解,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时候,他们也就会不会有不负责任的行为。”

目前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出版了一些性教育的指导纲要,各方共同推荐的都是欧洲的性教育。“当然这种性教育模式,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接受的。”即便在被认为性解放的美国,这种全面型性教育仍然遭遇抵触。

由于宗教原因,美国的许多州推行的是“守贞”性教育,或称为“纯洁型性教育”。这种理念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告诉孩子,性是不好的,有性行为是不好的,不能够在婚前,或者说所有非婚的性关系都是不好的。他的目的就是保持一个孩子的“纯真”。但实际上,这种教育的结果却是接受“纯洁型性教育”的青少年比接受安全型或者全面型性教育的孩子更早的发生性关系,更多的意外怀孕、堕胎,患上性病、艾滋病。

“这样的教育理念出发点也许是好的,是为了避免孩子受伤害,但是我们却看到,孩子反而更多受伤害。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特别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,他不是一个机器,他是有主观能动性的,而且他可能还是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,或者说独立意识。父母简单的下达禁止令是达不到效果的,反而在给孩子做性教育的时候从身心的安全出发,让孩子不再对性抱有猎奇心理,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性行为可能带来的伤害,那么青少年大都会更理智的处理与性相关的事情。


父母与子女谈性并非不正经

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教育,家长们往往会寄望于学校老师来承担这个任务,却忘记了性教育的最佳施教者其实是家长自己。在诸多被性侵犯、意外怀孕等案例中,家长的缺位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,都出现过很多孩子怀孕甚至临近生产了,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性侵了。方刚指出,这往往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正向性教育,孩子不具备预防性侵犯的知识,甚至在事情发生后不知所措,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,包括向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求助。

在方刚接触到的许多相关案例中,绝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存在问题的。一些父母通常用暴力的手段、控制的手段来规训孩子,导致孩子遇到事情也不敢跟家长说。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第一任性教育老师,而且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终身的。如果父母能够倾听孩子的声音,同时也能借助专业的知识让孩子听进父母的声音,才能够更好地承担性教育的责任。”

近几年,中国的出版界陆续发行了很多性教育相关的图书,为家长们了解性教育提供了参考。方刚作为较早从事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的专家,出版了《做不尴尬的父母》、《0-18岁的家庭性教育》等几十本性教育专著,于近两年创作了许多涉及性教育议题的儿童文学作品,其中非常受读者欢迎的作品是《方刚儿童心理成长小说》系列。这套系列作品由3本小说组成,每本小说当中都融入了方刚曾经调研或接触过的真实案例,包括遭受性骚扰的孩子如何成长到有力量向侵害者说不,也有性少数群体在遭遇校园欺凌时怎样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去应对。

方刚表示,借助小说这种文学形式,用讲故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去影响和打动读者,传播增能赋权的教育理念。“我们很多性教育当中,总在给孩子讲,对性骚扰你要说不,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,说不的力量不是几节课能够教育出来的,它一定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。当孩子由内而外建立起自尊、自信、自爱的价值观,那她/他才真正有力量对来自外界的侵害说不。”

随着时代的发展、技术的进步,发达的资讯给家长和孩子直面性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不仅在美国和中国,甚至全世界的家长和老师都会困扰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袭扰下,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价值观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逃避不是一种选择,压制可能会带来反弹。正如方刚博士所提倡的,与孩子一起学习、思考、探索解决之道是可以收获共同成长的法宝。





分享到: